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这个意思就是说,我们在成佛之道的过程当中:
如果我们今天很冷静的、很客观的看一些小乘的经典、看大乘的经典,我们应该要有远见。当然,我们身为一个生死凡夫,我们觉得佛道离我们如此的遥远,我们如果到阿罗汉的阶位去暂时的休息一下也是无可厚非,也无妨。但问题是,因为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是带着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在修行,所以我们急于要解脱,很可能就会走小乘的法;但是这一条路走过了以后,等到你这个小乘的种性要扭转,你到后期的路的时候,你就会发觉困难重重。你看这些小乘的觉者,尤其是定性声闻,他长时间熏习苦空无常的人,他虽然发菩提心,他有事没事就入三昧(呵──),就入这个空观。佛陀就说:善男子,起,你曾经发菩提心,你还记得吗?对对对,要出来。(呵──)就是说那个等流性很强。
所以我们应该要遵循佛陀对我们的教诲,我们直接修习大乘法是最圆满的道路,虽然我们可能做得不够好,但是你因地的时候一定要成就大乘种性,这是非常重要,否则你到后来一定会后悔,因为你把种性搞坏了。所以既然我们迟早要成佛,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就应该走这一条正确的道路。那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修习菩萨戒法有两个根本:第一个根本就是我们的戒体,也就是我们的菩萨种性跟菩提心;第二个是枝末法门,就是我们要广泛修学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摄众生戒。当我们能够依止菩萨戒体来修习菩萨三聚净戒,我们就正式的随顺于大般涅槃、随顺于成佛之道。
甲三、六种菩萨戒对照表
在我们汉传的菩萨戒当中,翻成中文的菩萨戒有六种:
一、「菩萨璎珞经」《菩萨璎珞经》总共有十条「重戒」,就是「不杀、不盗、不淫、不妄语、不说四众过、不酤酒、不自赞毁他、不悭、不瞋、不谤三宝」;「轻戒」是「八万威仪戒」,它所加被的「根机」「通道、通俗」,包括出家、在家。
二、「梵网经菩萨戒」本也是十条「重戒」,「轻戒」是四十八轻戒,也是通出家、在家,「通道俗」。
三、「善戒经」有八条「重戒」,四十八条「轻戒」,只限制出家众修学,「局僧」。
四、「优婆塞戒经」有六条「重戒」,二十八条「轻戒」,是局限在世俗人。
五、「瑜伽菩萨戒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戒,有四重「四十三轻」,也是「通道俗」,通于出家、在家都可以修学。
六、「菩萨戒本经」有四重「四十一轻」,也是「通道俗」。事实上《瑜伽菩萨戒》跟《菩萨戒本经》都是出自于《瑜伽师地论》的〈戒品〉,是同本,但是翻译不同而已,内涵大致是相同的。
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。在《菩萨璎珞经》上说:「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,心无尽故戒亦无尽。」菩萨戒是「尽心为体」,它是以你的菩提心为自体,菩提心本身是一种时空无尽的修学,所以你修习戒法也不应该有所局限,就是六种戒法都应该修学,只要你受了菩萨戒。因为菩提心的内涵,开展出来就是四弘誓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」。这个法门无量誓愿学,就是说你受了菩萨戒,这六种戒法你都要修学;不像声闻戒法,声闻戒法它是局限的,你受了这一部律,你受四分律、五分律,你就修学这一部律就好,所以律学就有所谓的部派佛教,大家对律学的看法不同而产生部派。但是菩萨戒没有所谓的部派,就是说你受了菩萨戒,你所有的菩萨戒迟早都要修学。
我个人有一些心得提供给大家参考。在六种菩萨戒当中,我建议大家以《瑜伽菩萨戒本》做基础,因为「瑜伽菩萨戒」容易做到,它多分摄受的是凡位菩萨;以《梵网经菩萨戒》做究竟,《梵网经菩萨戒》讲得最圆满。但是初学者修学《梵网经》会觉得境界很高,因为它这个地方很多都是摄受法身菩萨,像我们对法宝的恭敬──刺血为墨、析骨为笔,有时候只在观想用,没有办法实际付诸行动。所以《梵网经》可以当做我们的修学菩萨戒的究竟;但是在下手的时候,我们可以以《瑜伽菩萨戒》做基础。这以上是解释标题。
贰、修学宗要
甲一、正明大乘两种根本
我们在讲授菩萨戒法之前,把修学的宗要作一个说明,这当中分两科:甲一、正明大乘两种根本,甲二、结示菩萨五德。根本就像一棵树的根本,树有根本才能够产生枝叶华果;我们修学菩萨戒亦复如是,要依止两种根本才能够开展出广大的菩萨戒法。大乘两种根本:第一个是菩提心,就是我们心中的愿力;第二个就是正知见,心中的智慧。
乙一、菩提心
丙一、明发心为趣入大乘之门
菩提心我们分两科,先看丙一、明发心为趣入大乘之门,说明发菩提心是趣入大乘之门,这当中我们看《广论》,有三段。先看第一段总说:
《广论》云:此中佛说两种大乘,波罗蜜多大乘与密咒大乘,除此更无所余大乘。于此大乘随趣何门,然能入门唯菩提心。
佛陀在大乘经典当中讲到大乘法门有两个:第一个是「波罗蜜多大乘」跟「密咒大乘」。「波罗蜜多大乘」又叫做显教大乘,显教;「密咒大乘」就是密教大乘。显教的意思是说,在整个修学当中,显教它的义理观念,它所观的实相道理是明白的用文字表达出来,比如说佛陀在诠释无常,他说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,用梦幻泡影来解释一切法的无常、来解释一切法的自性空。这种道理,我们从文字上的闻思修,就能够把文字上的义理转成我们心中的智慧。所以显教大乘强调的是一种修止观,从闻思修入三摩地。密教大乘强调持咒、三昧加持,就是身业结手印、口业持本尊咒、意业观想本尊,三业、三密加持。持咒当然就不能明白道理,它是密诠实相,但是我们在修学三密加持的时候,它就能够慢慢的引导我们趣入实相,这个密咒它是从秘密不可思议的境界而悟入实相的道理。
显教不是,显教是从一种明白的观念当中思惟而悟入实相。这两个都是一个可以选择修行的法门。「除此更无所余大乘」,就是在大乘的法门当中,大方向是显教跟密教。「于此大乘随趣何门,然能入门唯菩提心。」在这个当中,我们可以随顺我们的根机去选择我们所要修的法门,这两个都可以入大乘之门,而这当中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「能入门唯菩提心」,不管你修大乘的止观、或者修密宗里面的持咒,你一定要依止菩提心,这是我们进入大乘之门的基础。
换句话说,你不依止菩提心,不管你修止观修得再好、咒持得再好,只能够当做是一种善业,善业的力量不能使令你成佛,它会引导你在三界得一个杂染的安乐果报,如此而已。所以这个地方讲到不管你修什么法门,显教、密教都要依止菩提心,它是一个根本。这是一个总说,再看第二段的别明:
若于相续,何时生起未生余德,亦得安立为大乘人;何时离此,纵有通达空性等德,然亦堕声闻等地,退失大乘。大乘教典多所宣说,即以正理亦善成立。
这一段是把菩提心的内涵再详细的说明:
假设在相续,就是我们一期生命当中,何时生起菩提心,其实我们即使还没有生起其它戒定慧的功德,这样子也能够安立为大乘人,因为你已经成就大乘种性了,虽然你所有的功德没有具足。就像印光大师说的:王子坠地,功超群臣。你一个王子在王族的地方出生,你对国家没有贡献,但是你毕竟是王种,你迟早要继承王位的。
「何时离此,纵有通达空性等德,然亦堕声闻等地,退失大乘。」你什么时候对无上菩提、对度化众生不再生有好乐之心,这样子的心情退失以后,纵然你通达空性的功德,你的生命顶多只能够趋向声闻等地,而退失大乘的功德。这种观念,在圣言量里面大乘的教典是多所宣说,就是所有的功德要以菩提心做根本。
「即以正理亦善成立」,其实如果我们不依止圣言量,我们从大乘的因缘观也可以观察出来。也就是说,佛法强调因缘观,你栽培什么因,你自然成就什么果;你今天用苹果的种子,不管你用再好的肥料,它也只能够成就苹果,不能变成葡萄:因为你的种性如此,如是因招感如是果,这是一个等流性。假设我们退失了菩提心,纵然你修天大的善法,你也不可能成佛,因为你的种性不是成佛的种性,所以这个地方讲到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。最后我们作一个总结:
萧诺阅读 重生真千金被霸总宠哭了 官场:权力风暴 聊天群:狂开马甲,掀起诸神战 北境战神杨辰 反天 苏熙凌久泽 官场之绝对权力 黄泉借皮 陈青源董问君 驱虎英才萧峥陈虹 暖心甜妻凌总晚安 狂医下山:闪婚冰山美女总裁 凌久泽苏熙 原崩铁视频,开局世界遗忘我 离开霍总后,她惊艳世界! 天仙师娘 追爱成瘾凌总追妻套路 诡异福地求生 杨小天穿越武魂世界
作为普通人的许易穿越到神学院的世界,表示压力山大!然而许易意外激活身体里的无限系统,得而穿越各种不同的幻想世界,影视,动漫,小说一切应有尽有。许易面色淡漠,仰视苍天,忽然开口我要这天,再遮不住我眼。我要这地,再埋不了我心。要这众生,都明白我意。要那诸佛,全都烟消云散。苍天mdzz,老子招你惹你啦!...
八年前,雷霆古城一夜惊变,少城主秦命押入青云宗为仆,二十万民众赶进大青山为奴。八年后,淬灵入武,修罗觉醒,不屈少年逆天崛起。给我一柄刀,可破苍穹,给我一柄剑,可指霄汉。金麟岂是池中物,一遇风云便化龙。当修罗子不死王雷霆战尊古海蛮皇等等一个个封号落在秦命身上,这个一身傲骨的少年踏天而行,带领一众挚友红颜,傲战八...
...
一睁眼回到六零年,上一世是孤儿的明暖这一世拥有了父母家人,在成长的过程中,还有一个他,青梅竹马,咋这么腹黑呢!...
强者遇袭,重返少年时代,成为当年弱小的废物少主。前世的仇人,今生,绝不会放过!前世的遗憾,今生,一定要弥补!待到灵剑长啸之时,天地三界,我为至尊!若有不从者,一剑,杀之!...
一种能帮忙泡妞的异能会给主角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奇遇?很简单,进来一看便知!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