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看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065章 田福县(第1页)

,!

书吏听到这话,脸色冷了几分,登记完户籍上的信息后,发给他一个竹子制成的,带有数字的牌子后,挥挥手道:“到旁边去领东西,下一个!”顾大山急忙接过牌子,拿回自己家的户籍纸、断亲文书、齐府的帖子,把这些东西都收到衣襟内袋后,带着顾锦安到旁边去领东西。旁边桌子的衙役看了他们的竹牌子,给了他们半斤粮食,一床旧棉被:“衣服发完了,只剩下棉被,要就拿去,不要就放下,粮食每天都能来领半斤。”“诶,知道了,多谢差大哥。”顾大山说着,把粮食给顾锦安拿好,自己抱着那床旧棉被,挤开人群,在远处等着三爷爷他们。半斤粮食虽然少,但每天都能领到半斤粮食,顾大山已经很满足。可很多灾民却很愤怒,拿着那半斤粮食质问发放的衙役:“我们一家二十三口人,你们就给半斤粮食,这让我们咋活?!”古代都是父母在不分家,很多都是三代同堂,一户人家几十口子,一天就吃半斤粮食,根本不够。衙役们可不管他们,见他们叫嚣,喊来巡逻的守兵,把不服的人拖走,暴打一顿。打了几十个不服的灾民后,其他灾民便安静下来,不敢再抱怨。一刻钟后,三爷爷他们也领到粮食和旧棉被,从排队的队伍里挤了出来。顾大山带着顾锦安迎上去:“三伯、罗二哥,大家都领到东西了。”顾家村的人都喊罗父罗大伯或者罗大哥,只有顾大山知道,罗父在老家还有个哥哥,但罗父跟老家的人关系不好,这么多年都没回过老家,对外也不说自己有个兄长的事,别人喊他罗大哥罗大伯,他也不纠正,多年下来,大家也就这么喊了。三爷爷跟罗父点点头:“领到了,咱们回吧。”几家的女人还在郊外的草棚子里等着,如今郊外到处是灾民,还有各大牙行的人牙子在郊外乱窜,有坏心思的人不少,他们出来几个时辰,很担心家里人。秦三郎没有跟他们回去,而是留下继续打听消息。秦三郎身上有功夫,一路逃荒都是他独自去打听消息,几家人已经不会担心他会出事,便没有拦着他不让去,而是帮着秦老把东西拿回郊外的草棚。半个时辰后,他们回到郊外。如今的郊外,全是这种用树枝加长茅草捆扎起来的低矮草棚,草棚只有半人多高,要进草棚需要弯低身子。几家人的草棚在大片的草棚之后,他们绕过成片的草棚子,回到几家的草棚内。秦二郎拿着砍刀,带着几个孩子们围着他们草棚,不让其他灾民靠近,看见他们回来,几家的孩子全都开心的冲上来。“爹,你们领到啥吃的?”“还有棉被呀,那我们晚上睡觉不会再被冻醒了。”如今已经是十二月中,天冷得很,他们每天晚上睡觉都会被冻醒,需要起来跑几圈,让身体暖和之后,才能继续睡着。几家大人把领到的东西交给孩子们,让他们高兴了许久。几家的女人见他们没有领回来御寒的衣物,有些失望,但能领到旧棉被,还有每天半斤的粮食,已经算是不错。三奶奶打开装着粮食的袋子,看见里面的粮食后,笑了起来:“是豆子跟陈米。”陈氏却不满意:“这河安府的官老爷也忒小气了,就给咱们这点粮食,还掺着豆子,豆子压称,几把豆子就半斤,咋不全给咱们大米?”楚氏道:“大米金贵,灾民这么多,官府咋可能给我们发大米赈灾?能给豆子跟陈米,你就偷着乐吧。”顾锦里把顾大山领回来的粮食交给崔氏,对三奶奶道:“三奶奶,咱们把豆子挑出来,把陈米用盐巴洗一洗,熬顿米粥喝吧。咱们一路逃荒,把肠胃都饿坏了,多喝点米粥,养养肠胃。”陈氏叫道:“盐巴多金贵,咱能用来洗米?”陈氏觉得顾锦里太败家,心疼起她未来的婆家来,要是谁娶到顾小鱼,再厚的家底都要败光啊。顾锦里看着她,说了一句:“这些陈米有点发霉,不用盐巴洗一洗,会中毒。”陈氏最怕死,听到这话,立马闭嘴。当晚,几家人喝了一顿熬得又稀又烂的陈米粥。喝完粥,秦三郎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大家:“官府很快就会找地方安置咱们,今天领粮食棉被的时候,书吏用了不少时间做登记,就是要统计灾民的数量,好做安排。”“有衙役说,河安府辖下的八个县的县令今晚就会来府城,到时候,知府大人会把灾民分到八个县去,让县令去安置。”大家听到这话,都是又喜又慌张。喜的是他们逃荒这么久,终于要安家落户;慌的是,不知道会被分到哪里?陈氏是个憋不住的,立刻问道:“秦小哥,可有打听到会把咱们分到哪里?能不能分到富裕的县去?要是分到穷乡僻壤的,咱们可咋办?”顾大贵道:“能有地方安置咱们,已经算好的,你就知足吧。”沿途多少州府紧闭城门,派官兵驱赶他们?如今能安家落户,还挑挑拣拣,这是嫌苦日子过得还不够?何况,知府老爷也不可能让他们挑选,要是每个灾民都挑地方,那不乱了套。秦三郎摇头:“不知道,那个衙役说。只说知府大人怕这么多灾民聚集在府城外,会出事,过年前要分一批走。”所以最早在过年前,他们就能安家落户。三奶奶跟老严氏听到这话,立刻对着草棚外拜了拜:“老天爷保佑,要是过年前能安顿下来,一切都不愁了。”秦老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,若是他们过年前能被安置,那衙门赶着封印过年,就不会太过盘查他们,他们就算安稳了。因着灾民的事,知府大人是急得睡不着,等治下八个县的县令一到,便彻夜商量,把白天登记的灾民分给他们一批,勒令他们,最多三天,必须把分给他们的灾民带走。这能带走一批是一批,不然被几万灾民围住府城,他连觉都不敢睡。因此第二天中午,便有大批的衙役来到郊外的草棚,一个草棚一个草棚的通知灾民们。等来到秦顾罗田几家的草棚时,天已经黑了。几家的男人赶忙迎上去,笑着问:“几位差大哥,这是?”。领头的衙役也不跟他们废话,只问他们要了领取粮食时,书吏给他们的竹牌,看过竹牌上面的数字后,告诉他们:“五零四三、五零四四、五零四五、五零四六、五零四七、五零四八,五零四九,你们这几家被分到河安府辖下的田福县,这两天田福县的人就会来带你们走,你们准备准备,别到时候让人等。”,!

书吏听到这话,脸色冷了几分,登记完户籍上的信息后,发给他一个竹子制成的,带有数字的牌子后,挥挥手道:“到旁边去领东西,下一个!”顾大山急忙接过牌子,拿回自己家的户籍纸、断亲文书、齐府的帖子,把这些东西都收到衣襟内袋后,带着顾锦安到旁边去领东西。旁边桌子的衙役看了他们的竹牌子,给了他们半斤粮食,一床旧棉被:“衣服发完了,只剩下棉被,要就拿去,不要就放下,粮食每天都能来领半斤。”“诶,知道了,多谢差大哥。”顾大山说着,把粮食给顾锦安拿好,自己抱着那床旧棉被,挤开人群,在远处等着三爷爷他们。半斤粮食虽然少,但每天都能领到半斤粮食,顾大山已经很满足。可很多灾民却很愤怒,拿着那半斤粮食质问发放的衙役:“我们一家二十三口人,你们就给半斤粮食,这让我们咋活?!”古代都是父母在不分家,很多都是三代同堂,一户人家几十口子,一天就吃半斤粮食,根本不够。衙役们可不管他们,见他们叫嚣,喊来巡逻的守兵,把不服的人拖走,暴打一顿。打了几十个不服的灾民后,其他灾民便安静下来,不敢再抱怨。一刻钟后,三爷爷他们也领到粮食和旧棉被,从排队的队伍里挤了出来。顾大山带着顾锦安迎上去:“三伯、罗二哥,大家都领到东西了。”顾家村的人都喊罗父罗大伯或者罗大哥,只有顾大山知道,罗父在老家还有个哥哥,但罗父跟老家的人关系不好,这么多年都没回过老家,对外也不说自己有个兄长的事,别人喊他罗大哥罗大伯,他也不纠正,多年下来,大家也就这么喊了。三爷爷跟罗父点点头:“领到了,咱们回吧。”几家的女人还在郊外的草棚子里等着,如今郊外到处是灾民,还有各大牙行的人牙子在郊外乱窜,有坏心思的人不少,他们出来几个时辰,很担心家里人。秦三郎没有跟他们回去,而是留下继续打听消息。秦三郎身上有功夫,一路逃荒都是他独自去打听消息,几家人已经不会担心他会出事,便没有拦着他不让去,而是帮着秦老把东西拿回郊外的草棚。半个时辰后,他们回到郊外。如今的郊外,全是这种用树枝加长茅草捆扎起来的低矮草棚,草棚只有半人多高,要进草棚需要弯低身子。几家人的草棚在大片的草棚之后,他们绕过成片的草棚子,回到几家的草棚内。秦二郎拿着砍刀,带着几个孩子们围着他们草棚,不让其他灾民靠近,看见他们回来,几家的孩子全都开心的冲上来。“爹,你们领到啥吃的?”“还有棉被呀,那我们晚上睡觉不会再被冻醒了。”如今已经是十二月中,天冷得很,他们每天晚上睡觉都会被冻醒,需要起来跑几圈,让身体暖和之后,才能继续睡着。几家大人把领到的东西交给孩子们,让他们高兴了许久。几家的女人见他们没有领回来御寒的衣物,有些失望,但能领到旧棉被,还有每天半斤的粮食,已经算是不错。三奶奶打开装着粮食的袋子,看见里面的粮食后,笑了起来:“是豆子跟陈米。”陈氏却不满意:“这河安府的官老爷也忒小气了,就给咱们这点粮食,还掺着豆子,豆子压称,几把豆子就半斤,咋不全给咱们大米?”楚氏道:“大米金贵,灾民这么多,官府咋可能给我们发大米赈灾?能给豆子跟陈米,你就偷着乐吧。”顾锦里把顾大山领回来的粮食交给崔氏,对三奶奶道:“三奶奶,咱们把豆子挑出来,把陈米用盐巴洗一洗,熬顿米粥喝吧。咱们一路逃荒,把肠胃都饿坏了,多喝点米粥,养养肠胃。”陈氏叫道:“盐巴多金贵,咱能用来洗米?”陈氏觉得顾锦里太败家,心疼起她未来的婆家来,要是谁娶到顾小鱼,再厚的家底都要败光啊。顾锦里看着她,说了一句:“这些陈米有点发霉,不用盐巴洗一洗,会中毒。”陈氏最怕死,听到这话,立马闭嘴。当晚,几家人喝了一顿熬得又稀又烂的陈米粥。喝完粥,秦三郎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大家:“官府很快就会找地方安置咱们,今天领粮食棉被的时候,书吏用了不少时间做登记,就是要统计灾民的数量,好做安排。”“有衙役说,河安府辖下的八个县的县令今晚就会来府城,到时候,知府大人会把灾民分到八个县去,让县令去安置。”大家听到这话,都是又喜又慌张。喜的是他们逃荒这么久,终于要安家落户;慌的是,不知道会被分到哪里?陈氏是个憋不住的,立刻问道:“秦小哥,可有打听到会把咱们分到哪里?能不能分到富裕的县去?要是分到穷乡僻壤的,咱们可咋办?”顾大贵道:“能有地方安置咱们,已经算好的,你就知足吧。”沿途多少州府紧闭城门,派官兵驱赶他们?如今能安家落户,还挑挑拣拣,这是嫌苦日子过得还不够?何况,知府老爷也不可能让他们挑选,要是每个灾民都挑地方,那不乱了套。秦三郎摇头:“不知道,那个衙役说。只说知府大人怕这么多灾民聚集在府城外,会出事,过年前要分一批走。”所以最早在过年前,他们就能安家落户。三奶奶跟老严氏听到这话,立刻对着草棚外拜了拜:“老天爷保佑,要是过年前能安顿下来,一切都不愁了。”秦老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,若是他们过年前能被安置,那衙门赶着封印过年,就不会太过盘查他们,他们就算安稳了。因着灾民的事,知府大人是急得睡不着,等治下八个县的县令一到,便彻夜商量,把白天登记的灾民分给他们一批,勒令他们,最多三天,必须把分给他们的灾民带走。这能带走一批是一批,不然被几万灾民围住府城,他连觉都不敢睡。因此第二天中午,便有大批的衙役来到郊外的草棚,一个草棚一个草棚的通知灾民们。等来到秦顾罗田几家的草棚时,天已经黑了。几家的男人赶忙迎上去,笑着问:“几位差大哥,这是?”。领头的衙役也不跟他们废话,只问他们要了领取粮食时,书吏给他们的竹牌,看过竹牌上面的数字后,告诉他们:“五零四三、五零四四、五零四五、五零四六、五零四七、五零四八,五零四九,你们这几家被分到河安府辖下的田福县,这两天田福县的人就会来带你们走,你们准备准备,别到时候让人等。”,!

书吏听到这话,脸色冷了几分,登记完户籍上的信息后,发给他一个竹子制成的,带有数字的牌子后,挥挥手道:“到旁边去领东西,下一个!”顾大山急忙接过牌子,拿回自己家的户籍纸、断亲文书、齐府的帖子,把这些东西都收到衣襟内袋后,带着顾锦安到旁边去领东西。旁边桌子的衙役看了他们的竹牌子,给了他们半斤粮食,一床旧棉被:“衣服发完了,只剩下棉被,要就拿去,不要就放下,粮食每天都能来领半斤。”“诶,知道了,多谢差大哥。”顾大山说着,把粮食给顾锦安拿好,自己抱着那床旧棉被,挤开人群,在远处等着三爷爷他们。半斤粮食虽然少,但每天都能领到半斤粮食,顾大山已经很满足。可很多灾民却很愤怒,拿着那半斤粮食质问发放的衙役:“我们一家二十三口人,你们就给半斤粮食,这让我们咋活?!”古代都是父母在不分家,很多都是三代同堂,一户人家几十口子,一天就吃半斤粮食,根本不够。衙役们可不管他们,见他们叫嚣,喊来巡逻的守兵,把不服的人拖走,暴打一顿。打了几十个不服的灾民后,其他灾民便安静下来,不敢再抱怨。一刻钟后,三爷爷他们也领到粮食和旧棉被,从排队的队伍里挤了出来。顾大山带着顾锦安迎上去:“三伯、罗二哥,大家都领到东西了。”顾家村的人都喊罗父罗大伯或者罗大哥,只有顾大山知道,罗父在老家还有个哥哥,但罗父跟老家的人关系不好,这么多年都没回过老家,对外也不说自己有个兄长的事,别人喊他罗大哥罗大伯,他也不纠正,多年下来,大家也就这么喊了。三爷爷跟罗父点点头:“领到了,咱们回吧。”几家的女人还在郊外的草棚子里等着,如今郊外到处是灾民,还有各大牙行的人牙子在郊外乱窜,有坏心思的人不少,他们出来几个时辰,很担心家里人。秦三郎没有跟他们回去,而是留下继续打听消息。秦三郎身上有功夫,一路逃荒都是他独自去打听消息,几家人已经不会担心他会出事,便没有拦着他不让去,而是帮着秦老把东西拿回郊外的草棚。半个时辰后,他们回到郊外。如今的郊外,全是这种用树枝加长茅草捆扎起来的低矮草棚,草棚只有半人多高,要进草棚需要弯低身子。几家人的草棚在大片的草棚之后,他们绕过成片的草棚子,回到几家的草棚内。秦二郎拿着砍刀,带着几个孩子们围着他们草棚,不让其他灾民靠近,看见他们回来,几家的孩子全都开心的冲上来。“爹,你们领到啥吃的?”“还有棉被呀,那我们晚上睡觉不会再被冻醒了。”如今已经是十二月中,天冷得很,他们每天晚上睡觉都会被冻醒,需要起来跑几圈,让身体暖和之后,才能继续睡着。几家大人把领到的东西交给孩子们,让他们高兴了许久。几家的女人见他们没有领回来御寒的衣物,有些失望,但能领到旧棉被,还有每天半斤的粮食,已经算是不错。三奶奶打开装着粮食的袋子,看见里面的粮食后,笑了起来:“是豆子跟陈米。”陈氏却不满意:“这河安府的官老爷也忒小气了,就给咱们这点粮食,还掺着豆子,豆子压称,几把豆子就半斤,咋不全给咱们大米?”楚氏道:“大米金贵,灾民这么多,官府咋可能给我们发大米赈灾?能给豆子跟陈米,你就偷着乐吧。”顾锦里把顾大山领回来的粮食交给崔氏,对三奶奶道:“三奶奶,咱们把豆子挑出来,把陈米用盐巴洗一洗,熬顿米粥喝吧。咱们一路逃荒,把肠胃都饿坏了,多喝点米粥,养养肠胃。”陈氏叫道:“盐巴多金贵,咱能用来洗米?”陈氏觉得顾锦里太败家,心疼起她未来的婆家来,要是谁娶到顾小鱼,再厚的家底都要败光啊。顾锦里看着她,说了一句:“这些陈米有点发霉,不用盐巴洗一洗,会中毒。”陈氏最怕死,听到这话,立马闭嘴。当晚,几家人喝了一顿熬得又稀又烂的陈米粥。喝完粥,秦三郎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大家:“官府很快就会找地方安置咱们,今天领粮食棉被的时候,书吏用了不少时间做登记,就是要统计灾民的数量,好做安排。”“有衙役说,河安府辖下的八个县的县令今晚就会来府城,到时候,知府大人会把灾民分到八个县去,让县令去安置。”大家听到这话,都是又喜又慌张。喜的是他们逃荒这么久,终于要安家落户;慌的是,不知道会被分到哪里?陈氏是个憋不住的,立刻问道:“秦小哥,可有打听到会把咱们分到哪里?能不能分到富裕的县去?要是分到穷乡僻壤的,咱们可咋办?”顾大贵道:“能有地方安置咱们,已经算好的,你就知足吧。”沿途多少州府紧闭城门,派官兵驱赶他们?如今能安家落户,还挑挑拣拣,这是嫌苦日子过得还不够?何况,知府老爷也不可能让他们挑选,要是每个灾民都挑地方,那不乱了套。秦三郎摇头:“不知道,那个衙役说。只说知府大人怕这么多灾民聚集在府城外,会出事,过年前要分一批走。”所以最早在过年前,他们就能安家落户。三奶奶跟老严氏听到这话,立刻对着草棚外拜了拜:“老天爷保佑,要是过年前能安顿下来,一切都不愁了。”秦老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,若是他们过年前能被安置,那衙门赶着封印过年,就不会太过盘查他们,他们就算安稳了。因着灾民的事,知府大人是急得睡不着,等治下八个县的县令一到,便彻夜商量,把白天登记的灾民分给他们一批,勒令他们,最多三天,必须把分给他们的灾民带走。这能带走一批是一批,不然被几万灾民围住府城,他连觉都不敢睡。因此第二天中午,便有大批的衙役来到郊外的草棚,一个草棚一个草棚的通知灾民们。等来到秦顾罗田几家的草棚时,天已经黑了。几家的男人赶忙迎上去,笑着问:“几位差大哥,这是?”。领头的衙役也不跟他们废话,只问他们要了领取粮食时,书吏给他们的竹牌,看过竹牌上面的数字后,告诉他们:“五零四三、五零四四、五零四五、五零四六、五零四七、五零四八,五零四九,你们这几家被分到河安府辖下的田福县,这两天田福县的人就会来带你们走,你们准备准备,别到时候让人等。”,!

书吏听到这话,脸色冷了几分,登记完户籍上的信息后,发给他一个竹子制成的,带有数字的牌子后,挥挥手道:“到旁边去领东西,下一个!”顾大山急忙接过牌子,拿回自己家的户籍纸、断亲文书、齐府的帖子,把这些东西都收到衣襟内袋后,带着顾锦安到旁边去领东西。旁边桌子的衙役看了他们的竹牌子,给了他们半斤粮食,一床旧棉被:“衣服发完了,只剩下棉被,要就拿去,不要就放下,粮食每天都能来领半斤。”“诶,知道了,多谢差大哥。”顾大山说着,把粮食给顾锦安拿好,自己抱着那床旧棉被,挤开人群,在远处等着三爷爷他们。半斤粮食虽然少,但每天都能领到半斤粮食,顾大山已经很满足。可很多灾民却很愤怒,拿着那半斤粮食质问发放的衙役:“我们一家二十三口人,你们就给半斤粮食,这让我们咋活?!”古代都是父母在不分家,很多都是三代同堂,一户人家几十口子,一天就吃半斤粮食,根本不够。衙役们可不管他们,见他们叫嚣,喊来巡逻的守兵,把不服的人拖走,暴打一顿。打了几十个不服的灾民后,其他灾民便安静下来,不敢再抱怨。一刻钟后,三爷爷他们也领到粮食和旧棉被,从排队的队伍里挤了出来。顾大山带着顾锦安迎上去:“三伯、罗二哥,大家都领到东西了。”顾家村的人都喊罗父罗大伯或者罗大哥,只有顾大山知道,罗父在老家还有个哥哥,但罗父跟老家的人关系不好,这么多年都没回过老家,对外也不说自己有个兄长的事,别人喊他罗大哥罗大伯,他也不纠正,多年下来,大家也就这么喊了。三爷爷跟罗父点点头:“领到了,咱们回吧。”几家的女人还在郊外的草棚子里等着,如今郊外到处是灾民,还有各大牙行的人牙子在郊外乱窜,有坏心思的人不少,他们出来几个时辰,很担心家里人。秦三郎没有跟他们回去,而是留下继续打听消息。秦三郎身上有功夫,一路逃荒都是他独自去打听消息,几家人已经不会担心他会出事,便没有拦着他不让去,而是帮着秦老把东西拿回郊外的草棚。半个时辰后,他们回到郊外。如今的郊外,全是这种用树枝加长茅草捆扎起来的低矮草棚,草棚只有半人多高,要进草棚需要弯低身子。几家人的草棚在大片的草棚之后,他们绕过成片的草棚子,回到几家的草棚内。秦二郎拿着砍刀,带着几个孩子们围着他们草棚,不让其他灾民靠近,看见他们回来,几家的孩子全都开心的冲上来。“爹,你们领到啥吃的?”“还有棉被呀,那我们晚上睡觉不会再被冻醒了。”如今已经是十二月中,天冷得很,他们每天晚上睡觉都会被冻醒,需要起来跑几圈,让身体暖和之后,才能继续睡着。几家大人把领到的东西交给孩子们,让他们高兴了许久。几家的女人见他们没有领回来御寒的衣物,有些失望,但能领到旧棉被,还有每天半斤的粮食,已经算是不错。三奶奶打开装着粮食的袋子,看见里面的粮食后,笑了起来:“是豆子跟陈米。”陈氏却不满意:“这河安府的官老爷也忒小气了,就给咱们这点粮食,还掺着豆子,豆子压称,几把豆子就半斤,咋不全给咱们大米?”楚氏道:“大米金贵,灾民这么多,官府咋可能给我们发大米赈灾?能给豆子跟陈米,你就偷着乐吧。”顾锦里把顾大山领回来的粮食交给崔氏,对三奶奶道:“三奶奶,咱们把豆子挑出来,把陈米用盐巴洗一洗,熬顿米粥喝吧。咱们一路逃荒,把肠胃都饿坏了,多喝点米粥,养养肠胃。”陈氏叫道:“盐巴多金贵,咱能用来洗米?”陈氏觉得顾锦里太败家,心疼起她未来的婆家来,要是谁娶到顾小鱼,再厚的家底都要败光啊。顾锦里看着她,说了一句:“这些陈米有点发霉,不用盐巴洗一洗,会中毒。”陈氏最怕死,听到这话,立马闭嘴。当晚,几家人喝了一顿熬得又稀又烂的陈米粥。喝完粥,秦三郎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大家:“官府很快就会找地方安置咱们,今天领粮食棉被的时候,书吏用了不少时间做登记,就是要统计灾民的数量,好做安排。”“有衙役说,河安府辖下的八个县的县令今晚就会来府城,到时候,知府大人会把灾民分到八个县去,让县令去安置。”大家听到这话,都是又喜又慌张。喜的是他们逃荒这么久,终于要安家落户;慌的是,不知道会被分到哪里?陈氏是个憋不住的,立刻问道:“秦小哥,可有打听到会把咱们分到哪里?能不能分到富裕的县去?要是分到穷乡僻壤的,咱们可咋办?”顾大贵道:“能有地方安置咱们,已经算好的,你就知足吧。”沿途多少州府紧闭城门,派官兵驱赶他们?如今能安家落户,还挑挑拣拣,这是嫌苦日子过得还不够?何况,知府老爷也不可能让他们挑选,要是每个灾民都挑地方,那不乱了套。秦三郎摇头:“不知道,那个衙役说。只说知府大人怕这么多灾民聚集在府城外,会出事,过年前要分一批走。”所以最早在过年前,他们就能安家落户。三奶奶跟老严氏听到这话,立刻对着草棚外拜了拜:“老天爷保佑,要是过年前能安顿下来,一切都不愁了。”秦老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,若是他们过年前能被安置,那衙门赶着封印过年,就不会太过盘查他们,他们就算安稳了。因着灾民的事,知府大人是急得睡不着,等治下八个县的县令一到,便彻夜商量,把白天登记的灾民分给他们一批,勒令他们,最多三天,必须把分给他们的灾民带走。这能带走一批是一批,不然被几万灾民围住府城,他连觉都不敢睡。因此第二天中午,便有大批的衙役来到郊外的草棚,一个草棚一个草棚的通知灾民们。等来到秦顾罗田几家的草棚时,天已经黑了。几家的男人赶忙迎上去,笑着问:“几位差大哥,这是?”。领头的衙役也不跟他们废话,只问他们要了领取粮食时,书吏给他们的竹牌,看过竹牌上面的数字后,告诉他们:“五零四三、五零四四、五零四五、五零四六、五零四七、五零四八,五零四九,你们这几家被分到河安府辖下的田福县,这两天田福县的人就会来带你们走,你们准备准备,别到时候让人等。”,!

书吏听到这话,脸色冷了几分,登记完户籍上的信息后,发给他一个竹子制成的,带有数字的牌子后,挥挥手道:“到旁边去领东西,下一个!”顾大山急忙接过牌子,拿回自己家的户籍纸、断亲文书、齐府的帖子,把这些东西都收到衣襟内袋后,带着顾锦安到旁边去领东西。旁边桌子的衙役看了他们的竹牌子,给了他们半斤粮食,一床旧棉被:“衣服发完了,只剩下棉被,要就拿去,不要就放下,粮食每天都能来领半斤。”“诶,知道了,多谢差大哥。”顾大山说着,把粮食给顾锦安拿好,自己抱着那床旧棉被,挤开人群,在远处等着三爷爷他们。半斤粮食虽然少,但每天都能领到半斤粮食,顾大山已经很满足。可很多灾民却很愤怒,拿着那半斤粮食质问发放的衙役:“我们一家二十三口人,你们就给半斤粮食,这让我们咋活?!”古代都是父母在不分家,很多都是三代同堂,一户人家几十口子,一天就吃半斤粮食,根本不够。衙役们可不管他们,见他们叫嚣,喊来巡逻的守兵,把不服的人拖走,暴打一顿。打了几十个不服的灾民后,其他灾民便安静下来,不敢再抱怨。一刻钟后,三爷爷他们也领到粮食和旧棉被,从排队的队伍里挤了出来。顾大山带着顾锦安迎上去:“三伯、罗二哥,大家都领到东西了。”顾家村的人都喊罗父罗大伯或者罗大哥,只有顾大山知道,罗父在老家还有个哥哥,但罗父跟老家的人关系不好,这么多年都没回过老家,对外也不说自己有个兄长的事,别人喊他罗大哥罗大伯,他也不纠正,多年下来,大家也就这么喊了。三爷爷跟罗父点点头:“领到了,咱们回吧。”几家的女人还在郊外的草棚子里等着,如今郊外到处是灾民,还有各大牙行的人牙子在郊外乱窜,有坏心思的人不少,他们出来几个时辰,很担心家里人。秦三郎没有跟他们回去,而是留下继续打听消息。秦三郎身上有功夫,一路逃荒都是他独自去打听消息,几家人已经不会担心他会出事,便没有拦着他不让去,而是帮着秦老把东西拿回郊外的草棚。半个时辰后,他们回到郊外。如今的郊外,全是这种用树枝加长茅草捆扎起来的低矮草棚,草棚只有半人多高,要进草棚需要弯低身子。几家人的草棚在大片的草棚之后,他们绕过成片的草棚子,回到几家的草棚内。秦二郎拿着砍刀,带着几个孩子们围着他们草棚,不让其他灾民靠近,看见他们回来,几家的孩子全都开心的冲上来。“爹,你们领到啥吃的?”“还有棉被呀,那我们晚上睡觉不会再被冻醒了。”如今已经是十二月中,天冷得很,他们每天晚上睡觉都会被冻醒,需要起来跑几圈,让身体暖和之后,才能继续睡着。几家大人把领到的东西交给孩子们,让他们高兴了许久。几家的女人见他们没有领回来御寒的衣物,有些失望,但能领到旧棉被,还有每天半斤的粮食,已经算是不错。三奶奶打开装着粮食的袋子,看见里面的粮食后,笑了起来:“是豆子跟陈米。”陈氏却不满意:“这河安府的官老爷也忒小气了,就给咱们这点粮食,还掺着豆子,豆子压称,几把豆子就半斤,咋不全给咱们大米?”楚氏道:“大米金贵,灾民这么多,官府咋可能给我们发大米赈灾?能给豆子跟陈米,你就偷着乐吧。”顾锦里把顾大山领回来的粮食交给崔氏,对三奶奶道:“三奶奶,咱们把豆子挑出来,把陈米用盐巴洗一洗,熬顿米粥喝吧。咱们一路逃荒,把肠胃都饿坏了,多喝点米粥,养养肠胃。”陈氏叫道:“盐巴多金贵,咱能用来洗米?”陈氏觉得顾锦里太败家,心疼起她未来的婆家来,要是谁娶到顾小鱼,再厚的家底都要败光啊。顾锦里看着她,说了一句:“这些陈米有点发霉,不用盐巴洗一洗,会中毒。”陈氏最怕死,听到这话,立马闭嘴。当晚,几家人喝了一顿熬得又稀又烂的陈米粥。喝完粥,秦三郎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大家:“官府很快就会找地方安置咱们,今天领粮食棉被的时候,书吏用了不少时间做登记,就是要统计灾民的数量,好做安排。”“有衙役说,河安府辖下的八个县的县令今晚就会来府城,到时候,知府大人会把灾民分到八个县去,让县令去安置。”大家听到这话,都是又喜又慌张。喜的是他们逃荒这么久,终于要安家落户;慌的是,不知道会被分到哪里?陈氏是个憋不住的,立刻问道:“秦小哥,可有打听到会把咱们分到哪里?能不能分到富裕的县去?要是分到穷乡僻壤的,咱们可咋办?”顾大贵道:“能有地方安置咱们,已经算好的,你就知足吧。”沿途多少州府紧闭城门,派官兵驱赶他们?如今能安家落户,还挑挑拣拣,这是嫌苦日子过得还不够?何况,知府老爷也不可能让他们挑选,要是每个灾民都挑地方,那不乱了套。秦三郎摇头:“不知道,那个衙役说。只说知府大人怕这么多灾民聚集在府城外,会出事,过年前要分一批走。”所以最早在过年前,他们就能安家落户。三奶奶跟老严氏听到这话,立刻对着草棚外拜了拜:“老天爷保佑,要是过年前能安顿下来,一切都不愁了。”秦老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,若是他们过年前能被安置,那衙门赶着封印过年,就不会太过盘查他们,他们就算安稳了。因着灾民的事,知府大人是急得睡不着,等治下八个县的县令一到,便彻夜商量,把白天登记的灾民分给他们一批,勒令他们,最多三天,必须把分给他们的灾民带走。这能带走一批是一批,不然被几万灾民围住府城,他连觉都不敢睡。因此第二天中午,便有大批的衙役来到郊外的草棚,一个草棚一个草棚的通知灾民们。等来到秦顾罗田几家的草棚时,天已经黑了。几家的男人赶忙迎上去,笑着问:“几位差大哥,这是?”。领头的衙役也不跟他们废话,只问他们要了领取粮食时,书吏给他们的竹牌,看过竹牌上面的数字后,告诉他们:“五零四三、五零四四、五零四五、五零四六、五零四七、五零四八,五零四九,你们这几家被分到河安府辖下的田福县,这两天田福县的人就会来带你们走,你们准备准备,别到时候让人等。”,!

书吏听到这话,脸色冷了几分,登记完户籍上的信息后,发给他一个竹子制成的,带有数字的牌子后,挥挥手道:“到旁边去领东西,下一个!”顾大山急忙接过牌子,拿回自己家的户籍纸、断亲文书、齐府的帖子,把这些东西都收到衣襟内袋后,带着顾锦安到旁边去领东西。旁边桌子的衙役看了他们的竹牌子,给了他们半斤粮食,一床旧棉被:“衣服发完了,只剩下棉被,要就拿去,不要就放下,粮食每天都能来领半斤。”“诶,知道了,多谢差大哥。”顾大山说着,把粮食给顾锦安拿好,自己抱着那床旧棉被,挤开人群,在远处等着三爷爷他们。半斤粮食虽然少,但每天都能领到半斤粮食,顾大山已经很满足。可很多灾民却很愤怒,拿着那半斤粮食质问发放的衙役:“我们一家二十三口人,你们就给半斤粮食,这让我们咋活?!”古代都是父母在不分家,很多都是三代同堂,一户人家几十口子,一天就吃半斤粮食,根本不够。衙役们可不管他们,见他们叫嚣,喊来巡逻的守兵,把不服的人拖走,暴打一顿。打了几十个不服的灾民后,其他灾民便安静下来,不敢再抱怨。一刻钟后,三爷爷他们也领到粮食和旧棉被,从排队的队伍里挤了出来。顾大山带着顾锦安迎上去:“三伯、罗二哥,大家都领到东西了。”顾家村的人都喊罗父罗大伯或者罗大哥,只有顾大山知道,罗父在老家还有个哥哥,但罗父跟老家的人关系不好,这么多年都没回过老家,对外也不说自己有个兄长的事,别人喊他罗大哥罗大伯,他也不纠正,多年下来,大家也就这么喊了。三爷爷跟罗父点点头:“领到了,咱们回吧。”几家的女人还在郊外的草棚子里等着,如今郊外到处是灾民,还有各大牙行的人牙子在郊外乱窜,有坏心思的人不少,他们出来几个时辰,很担心家里人。秦三郎没有跟他们回去,而是留下继续打听消息。秦三郎身上有功夫,一路逃荒都是他独自去打听消息,几家人已经不会担心他会出事,便没有拦着他不让去,而是帮着秦老把东西拿回郊外的草棚。半个时辰后,他们回到郊外。如今的郊外,全是这种用树枝加长茅草捆扎起来的低矮草棚,草棚只有半人多高,要进草棚需要弯低身子。几家人的草棚在大片的草棚之后,他们绕过成片的草棚子,回到几家的草棚内。秦二郎拿着砍刀,带着几个孩子们围着他们草棚,不让其他灾民靠近,看见他们回来,几家的孩子全都开心的冲上来。“爹,你们领到啥吃的?”“还有棉被呀,那我们晚上睡觉不会再被冻醒了。”如今已经是十二月中,天冷得很,他们每天晚上睡觉都会被冻醒,需要起来跑几圈,让身体暖和之后,才能继续睡着。几家大人把领到的东西交给孩子们,让他们高兴了许久。几家的女人见他们没有领回来御寒的衣物,有些失望,但能领到旧棉被,还有每天半斤的粮食,已经算是不错。三奶奶打开装着粮食的袋子,看见里面的粮食后,笑了起来:“是豆子跟陈米。”陈氏却不满意:“这河安府的官老爷也忒小气了,就给咱们这点粮食,还掺着豆子,豆子压称,几把豆子就半斤,咋不全给咱们大米?”楚氏道:“大米金贵,灾民这么多,官府咋可能给我们发大米赈灾?能给豆子跟陈米,你就偷着乐吧。”顾锦里把顾大山领回来的粮食交给崔氏,对三奶奶道:“三奶奶,咱们把豆子挑出来,把陈米用盐巴洗一洗,熬顿米粥喝吧。咱们一路逃荒,把肠胃都饿坏了,多喝点米粥,养养肠胃。”陈氏叫道:“盐巴多金贵,咱能用来洗米?”陈氏觉得顾锦里太败家,心疼起她未来的婆家来,要是谁娶到顾小鱼,再厚的家底都要败光啊。顾锦里看着她,说了一句:“这些陈米有点发霉,不用盐巴洗一洗,会中毒。”陈氏最怕死,听到这话,立马闭嘴。当晚,几家人喝了一顿熬得又稀又烂的陈米粥。喝完粥,秦三郎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大家:“官府很快就会找地方安置咱们,今天领粮食棉被的时候,书吏用了不少时间做登记,就是要统计灾民的数量,好做安排。”“有衙役说,河安府辖下的八个县的县令今晚就会来府城,到时候,知府大人会把灾民分到八个县去,让县令去安置。”大家听到这话,都是又喜又慌张。喜的是他们逃荒这么久,终于要安家落户;慌的是,不知道会被分到哪里?陈氏是个憋不住的,立刻问道:“秦小哥,可有打听到会把咱们分到哪里?能不能分到富裕的县去?要是分到穷乡僻壤的,咱们可咋办?”顾大贵道:“能有地方安置咱们,已经算好的,你就知足吧。”沿途多少州府紧闭城门,派官兵驱赶他们?如今能安家落户,还挑挑拣拣,这是嫌苦日子过得还不够?何况,知府老爷也不可能让他们挑选,要是每个灾民都挑地方,那不乱了套。秦三郎摇头:“不知道,那个衙役说。只说知府大人怕这么多灾民聚集在府城外,会出事,过年前要分一批走。”所以最早在过年前,他们就能安家落户。三奶奶跟老严氏听到这话,立刻对着草棚外拜了拜:“老天爷保佑,要是过年前能安顿下来,一切都不愁了。”秦老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,若是他们过年前能被安置,那衙门赶着封印过年,就不会太过盘查他们,他们就算安稳了。因着灾民的事,知府大人是急得睡不着,等治下八个县的县令一到,便彻夜商量,把白天登记的灾民分给他们一批,勒令他们,最多三天,必须把分给他们的灾民带走。这能带走一批是一批,不然被几万灾民围住府城,他连觉都不敢睡。因此第二天中午,便有大批的衙役来到郊外的草棚,一个草棚一个草棚的通知灾民们。等来到秦顾罗田几家的草棚时,天已经黑了。几家的男人赶忙迎上去,笑着问:“几位差大哥,这是?”。领头的衙役也不跟他们废话,只问他们要了领取粮食时,书吏给他们的竹牌,看过竹牌上面的数字后,告诉他们:“五零四三、五零四四、五零四五、五零四六、五零四七、五零四八,五零四九,你们这几家被分到河安府辖下的田福县,这两天田福县的人就会来带你们走,你们准备准备,别到时候让人等。”,!

书吏听到这话,脸色冷了几分,登记完户籍上的信息后,发给他一个竹子制成的,带有数字的牌子后,挥挥手道:“到旁边去领东西,下一个!”顾大山急忙接过牌子,拿回自己家的户籍纸、断亲文书、齐府的帖子,把这些东西都收到衣襟内袋后,带着顾锦安到旁边去领东西。旁边桌子的衙役看了他们的竹牌子,给了他们半斤粮食,一床旧棉被:“衣服发完了,只剩下棉被,要就拿去,不要就放下,粮食每天都能来领半斤。”“诶,知道了,多谢差大哥。”顾大山说着,把粮食给顾锦安拿好,自己抱着那床旧棉被,挤开人群,在远处等着三爷爷他们。半斤粮食虽然少,但每天都能领到半斤粮食,顾大山已经很满足。可很多灾民却很愤怒,拿着那半斤粮食质问发放的衙役:“我们一家二十三口人,你们就给半斤粮食,这让我们咋活?!”古代都是父母在不分家,很多都是三代同堂,一户人家几十口子,一天就吃半斤粮食,根本不够。衙役们可不管他们,见他们叫嚣,喊来巡逻的守兵,把不服的人拖走,暴打一顿。打了几十个不服的灾民后,其他灾民便安静下来,不敢再抱怨。一刻钟后,三爷爷他们也领到粮食和旧棉被,从排队的队伍里挤了出来。顾大山带着顾锦安迎上去:“三伯、罗二哥,大家都领到东西了。”顾家村的人都喊罗父罗大伯或者罗大哥,只有顾大山知道,罗父在老家还有个哥哥,但罗父跟老家的人关系不好,这么多年都没回过老家,对外也不说自己有个兄长的事,别人喊他罗大哥罗大伯,他也不纠正,多年下来,大家也就这么喊了。三爷爷跟罗父点点头:“领到了,咱们回吧。”几家的女人还在郊外的草棚子里等着,如今郊外到处是灾民,还有各大牙行的人牙子在郊外乱窜,有坏心思的人不少,他们出来几个时辰,很担心家里人。秦三郎没有跟他们回去,而是留下继续打听消息。秦三郎身上有功夫,一路逃荒都是他独自去打听消息,几家人已经不会担心他会出事,便没有拦着他不让去,而是帮着秦老把东西拿回郊外的草棚。半个时辰后,他们回到郊外。如今的郊外,全是这种用树枝加长茅草捆扎起来的低矮草棚,草棚只有半人多高,要进草棚需要弯低身子。几家人的草棚在大片的草棚之后,他们绕过成片的草棚子,回到几家的草棚内。秦二郎拿着砍刀,带着几个孩子们围着他们草棚,不让其他灾民靠近,看见他们回来,几家的孩子全都开心的冲上来。“爹,你们领到啥吃的?”“还有棉被呀,那我们晚上睡觉不会再被冻醒了。”如今已经是十二月中,天冷得很,他们每天晚上睡觉都会被冻醒,需要起来跑几圈,让身体暖和之后,才能继续睡着。几家大人把领到的东西交给孩子们,让他们高兴了许久。几家的女人见他们没有领回来御寒的衣物,有些失望,但能领到旧棉被,还有每天半斤的粮食,已经算是不错。三奶奶打开装着粮食的袋子,看见里面的粮食后,笑了起来:“是豆子跟陈米。”陈氏却不满意:“这河安府的官老爷也忒小气了,就给咱们这点粮食,还掺着豆子,豆子压称,几把豆子就半斤,咋不全给咱们大米?”楚氏道:“大米金贵,灾民这么多,官府咋可能给我们发大米赈灾?能给豆子跟陈米,你就偷着乐吧。”顾锦里把顾大山领回来的粮食交给崔氏,对三奶奶道:“三奶奶,咱们把豆子挑出来,把陈米用盐巴洗一洗,熬顿米粥喝吧。咱们一路逃荒,把肠胃都饿坏了,多喝点米粥,养养肠胃。”陈氏叫道:“盐巴多金贵,咱能用来洗米?”陈氏觉得顾锦里太败家,心疼起她未来的婆家来,要是谁娶到顾小鱼,再厚的家底都要败光啊。顾锦里看着她,说了一句:“这些陈米有点发霉,不用盐巴洗一洗,会中毒。”陈氏最怕死,听到这话,立马闭嘴。当晚,几家人喝了一顿熬得又稀又烂的陈米粥。喝完粥,秦三郎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大家:“官府很快就会找地方安置咱们,今天领粮食棉被的时候,书吏用了不少时间做登记,就是要统计灾民的数量,好做安排。”“有衙役说,河安府辖下的八个县的县令今晚就会来府城,到时候,知府大人会把灾民分到八个县去,让县令去安置。”大家听到这话,都是又喜又慌张。喜的是他们逃荒这么久,终于要安家落户;慌的是,不知道会被分到哪里?陈氏是个憋不住的,立刻问道:“秦小哥,可有打听到会把咱们分到哪里?能不能分到富裕的县去?要是分到穷乡僻壤的,咱们可咋办?”顾大贵道:“能有地方安置咱们,已经算好的,你就知足吧。”沿途多少州府紧闭城门,派官兵驱赶他们?如今能安家落户,还挑挑拣拣,这是嫌苦日子过得还不够?何况,知府老爷也不可能让他们挑选,要是每个灾民都挑地方,那不乱了套。秦三郎摇头:“不知道,那个衙役说。只说知府大人怕这么多灾民聚集在府城外,会出事,过年前要分一批走。”所以最早在过年前,他们就能安家落户。三奶奶跟老严氏听到这话,立刻对着草棚外拜了拜:“老天爷保佑,要是过年前能安顿下来,一切都不愁了。”秦老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,若是他们过年前能被安置,那衙门赶着封印过年,就不会太过盘查他们,他们就算安稳了。因着灾民的事,知府大人是急得睡不着,等治下八个县的县令一到,便彻夜商量,把白天登记的灾民分给他们一批,勒令他们,最多三天,必须把分给他们的灾民带走。这能带走一批是一批,不然被几万灾民围住府城,他连觉都不敢睡。因此第二天中午,便有大批的衙役来到郊外的草棚,一个草棚一个草棚的通知灾民们。等来到秦顾罗田几家的草棚时,天已经黑了。几家的男人赶忙迎上去,笑着问:“几位差大哥,这是?”。领头的衙役也不跟他们废话,只问他们要了领取粮食时,书吏给他们的竹牌,看过竹牌上面的数字后,告诉他们:“五零四三、五零四四、五零四五、五零四六、五零四七、五零四八,五零四九,你们这几家被分到河安府辖下的田福县,这两天田福县的人就会来带你们走,你们准备准备,别到时候让人等。”,!

书吏听到这话,脸色冷了几分,登记完户籍上的信息后,发给他一个竹子制成的,带有数字的牌子后,挥挥手道:“到旁边去领东西,下一个!”顾大山急忙接过牌子,拿回自己家的户籍纸、断亲文书、齐府的帖子,把这些东西都收到衣襟内袋后,带着顾锦安到旁边去领东西。旁边桌子的衙役看了他们的竹牌子,给了他们半斤粮食,一床旧棉被:“衣服发完了,只剩下棉被,要就拿去,不要就放下,粮食每天都能来领半斤。”“诶,知道了,多谢差大哥。”顾大山说着,把粮食给顾锦安拿好,自己抱着那床旧棉被,挤开人群,在远处等着三爷爷他们。半斤粮食虽然少,但每天都能领到半斤粮食,顾大山已经很满足。可很多灾民却很愤怒,拿着那半斤粮食质问发放的衙役:“我们一家二十三口人,你们就给半斤粮食,这让我们咋活?!”古代都是父母在不分家,很多都是三代同堂,一户人家几十口子,一天就吃半斤粮食,根本不够。衙役们可不管他们,见他们叫嚣,喊来巡逻的守兵,把不服的人拖走,暴打一顿。打了几十个不服的灾民后,其他灾民便安静下来,不敢再抱怨。一刻钟后,三爷爷他们也领到粮食和旧棉被,从排队的队伍里挤了出来。顾大山带着顾锦安迎上去:“三伯、罗二哥,大家都领到东西了。”顾家村的人都喊罗父罗大伯或者罗大哥,只有顾大山知道,罗父在老家还有个哥哥,但罗父跟老家的人关系不好,这么多年都没回过老家,对外也不说自己有个兄长的事,别人喊他罗大哥罗大伯,他也不纠正,多年下来,大家也就这么喊了。三爷爷跟罗父点点头:“领到了,咱们回吧。”几家的女人还在郊外的草棚子里等着,如今郊外到处是灾民,还有各大牙行的人牙子在郊外乱窜,有坏心思的人不少,他们出来几个时辰,很担心家里人。秦三郎没有跟他们回去,而是留下继续打听消息。秦三郎身上有功夫,一路逃荒都是他独自去打听消息,几家人已经不会担心他会出事,便没有拦着他不让去,而是帮着秦老把东西拿回郊外的草棚。半个时辰后,他们回到郊外。如今的郊外,全是这种用树枝加长茅草捆扎起来的低矮草棚,草棚只有半人多高,要进草棚需要弯低身子。几家人的草棚在大片的草棚之后,他们绕过成片的草棚子,回到几家的草棚内。秦二郎拿着砍刀,带着几个孩子们围着他们草棚,不让其他灾民靠近,看见他们回来,几家的孩子全都开心的冲上来。“爹,你们领到啥吃的?”“还有棉被呀,那我们晚上睡觉不会再被冻醒了。”如今已经是十二月中,天冷得很,他们每天晚上睡觉都会被冻醒,需要起来跑几圈,让身体暖和之后,才能继续睡着。几家大人把领到的东西交给孩子们,让他们高兴了许久。几家的女人见他们没有领回来御寒的衣物,有些失望,但能领到旧棉被,还有每天半斤的粮食,已经算是不错。三奶奶打开装着粮食的袋子,看见里面的粮食后,笑了起来:“是豆子跟陈米。”陈氏却不满意:“这河安府的官老爷也忒小气了,就给咱们这点粮食,还掺着豆子,豆子压称,几把豆子就半斤,咋不全给咱们大米?”楚氏道:“大米金贵,灾民这么多,官府咋可能给我们发大米赈灾?能给豆子跟陈米,你就偷着乐吧。”顾锦里把顾大山领回来的粮食交给崔氏,对三奶奶道:“三奶奶,咱们把豆子挑出来,把陈米用盐巴洗一洗,熬顿米粥喝吧。咱们一路逃荒,把肠胃都饿坏了,多喝点米粥,养养肠胃。”陈氏叫道:“盐巴多金贵,咱能用来洗米?”陈氏觉得顾锦里太败家,心疼起她未来的婆家来,要是谁娶到顾小鱼,再厚的家底都要败光啊。顾锦里看着她,说了一句:“这些陈米有点发霉,不用盐巴洗一洗,会中毒。”陈氏最怕死,听到这话,立马闭嘴。当晚,几家人喝了一顿熬得又稀又烂的陈米粥。喝完粥,秦三郎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大家:“官府很快就会找地方安置咱们,今天领粮食棉被的时候,书吏用了不少时间做登记,就是要统计灾民的数量,好做安排。”“有衙役说,河安府辖下的八个县的县令今晚就会来府城,到时候,知府大人会把灾民分到八个县去,让县令去安置。”大家听到这话,都是又喜又慌张。喜的是他们逃荒这么久,终于要安家落户;慌的是,不知道会被分到哪里?陈氏是个憋不住的,立刻问道:“秦小哥,可有打听到会把咱们分到哪里?能不能分到富裕的县去?要是分到穷乡僻壤的,咱们可咋办?”顾大贵道:“能有地方安置咱们,已经算好的,你就知足吧。”沿途多少州府紧闭城门,派官兵驱赶他们?如今能安家落户,还挑挑拣拣,这是嫌苦日子过得还不够?何况,知府老爷也不可能让他们挑选,要是每个灾民都挑地方,那不乱了套。秦三郎摇头:“不知道,那个衙役说。只说知府大人怕这么多灾民聚集在府城外,会出事,过年前要分一批走。”所以最早在过年前,他们就能安家落户。三奶奶跟老严氏听到这话,立刻对着草棚外拜了拜:“老天爷保佑,要是过年前能安顿下来,一切都不愁了。”秦老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,若是他们过年前能被安置,那衙门赶着封印过年,就不会太过盘查他们,他们就算安稳了。因着灾民的事,知府大人是急得睡不着,等治下八个县的县令一到,便彻夜商量,把白天登记的灾民分给他们一批,勒令他们,最多三天,必须把分给他们的灾民带走。这能带走一批是一批,不然被几万灾民围住府城,他连觉都不敢睡。因此第二天中午,便有大批的衙役来到郊外的草棚,一个草棚一个草棚的通知灾民们。等来到秦顾罗田几家的草棚时,天已经黑了。几家的男人赶忙迎上去,笑着问:“几位差大哥,这是?”。领头的衙役也不跟他们废话,只问他们要了领取粮食时,书吏给他们的竹牌,看过竹牌上面的数字后,告诉他们:“五零四三、五零四四、五零四五、五零四六、五零四七、五零四八,五零四九,你们这几家被分到河安府辖下的田福县,这两天田福县的人就会来带你们走,你们准备准备,别到时候让人等。”,!

书吏听到这话,脸色冷了几分,登记完户籍上的信息后,发给他一个竹子制成的,带有数字的牌子后,挥挥手道:“到旁边去领东西,下一个!”顾大山急忙接过牌子,拿回自己家的户籍纸、断亲文书、齐府的帖子,把这些东西都收到衣襟内袋后,带着顾锦安到旁边去领东西。旁边桌子的衙役看了他们的竹牌子,给了他们半斤粮食,一床旧棉被:“衣服发完了,只剩下棉被,要就拿去,不要就放下,粮食每天都能来领半斤。”“诶,知道了,多谢差大哥。”顾大山说着,把粮食给顾锦安拿好,自己抱着那床旧棉被,挤开人群,在远处等着三爷爷他们。半斤粮食虽然少,但每天都能领到半斤粮食,顾大山已经很满足。可很多灾民却很愤怒,拿着那半斤粮食质问发放的衙役:“我们一家二十三口人,你们就给半斤粮食,这让我们咋活?!”古代都是父母在不分家,很多都是三代同堂,一户人家几十口子,一天就吃半斤粮食,根本不够。衙役们可不管他们,见他们叫嚣,喊来巡逻的守兵,把不服的人拖走,暴打一顿。打了几十个不服的灾民后,其他灾民便安静下来,不敢再抱怨。一刻钟后,三爷爷他们也领到粮食和旧棉被,从排队的队伍里挤了出来。顾大山带着顾锦安迎上去:“三伯、罗二哥,大家都领到东西了。”顾家村的人都喊罗父罗大伯或者罗大哥,只有顾大山知道,罗父在老家还有个哥哥,但罗父跟老家的人关系不好,这么多年都没回过老家,对外也不说自己有个兄长的事,别人喊他罗大哥罗大伯,他也不纠正,多年下来,大家也就这么喊了。三爷爷跟罗父点点头:“领到了,咱们回吧。”几家的女人还在郊外的草棚子里等着,如今郊外到处是灾民,还有各大牙行的人牙子在郊外乱窜,有坏心思的人不少,他们出来几个时辰,很担心家里人。秦三郎没有跟他们回去,而是留下继续打听消息。秦三郎身上有功夫,一路逃荒都是他独自去打听消息,几家人已经不会担心他会出事,便没有拦着他不让去,而是帮着秦老把东西拿回郊外的草棚。半个时辰后,他们回到郊外。如今的郊外,全是这种用树枝加长茅草捆扎起来的低矮草棚,草棚只有半人多高,要进草棚需要弯低身子。几家人的草棚在大片的草棚之后,他们绕过成片的草棚子,回到几家的草棚内。秦二郎拿着砍刀,带着几个孩子们围着他们草棚,不让其他灾民靠近,看见他们回来,几家的孩子全都开心的冲上来。“爹,你们领到啥吃的?”“还有棉被呀,那我们晚上睡觉不会再被冻醒了。”如今已经是十二月中,天冷得很,他们每天晚上睡觉都会被冻醒,需要起来跑几圈,让身体暖和之后,才能继续睡着。几家大人把领到的东西交给孩子们,让他们高兴了许久。几家的女人见他们没有领回来御寒的衣物,有些失望,但能领到旧棉被,还有每天半斤的粮食,已经算是不错。三奶奶打开装着粮食的袋子,看见里面的粮食后,笑了起来:“是豆子跟陈米。”陈氏却不满意:“这河安府的官老爷也忒小气了,就给咱们这点粮食,还掺着豆子,豆子压称,几把豆子就半斤,咋不全给咱们大米?”楚氏道:“大米金贵,灾民这么多,官府咋可能给我们发大米赈灾?能给豆子跟陈米,你就偷着乐吧。”顾锦里把顾大山领回来的粮食交给崔氏,对三奶奶道:“三奶奶,咱们把豆子挑出来,把陈米用盐巴洗一洗,熬顿米粥喝吧。咱们一路逃荒,把肠胃都饿坏了,多喝点米粥,养养肠胃。”陈氏叫道:“盐巴多金贵,咱能用来洗米?”陈氏觉得顾锦里太败家,心疼起她未来的婆家来,要是谁娶到顾小鱼,再厚的家底都要败光啊。顾锦里看着她,说了一句:“这些陈米有点发霉,不用盐巴洗一洗,会中毒。”陈氏最怕死,听到这话,立马闭嘴。当晚,几家人喝了一顿熬得又稀又烂的陈米粥。喝完粥,秦三郎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大家:“官府很快就会找地方安置咱们,今天领粮食棉被的时候,书吏用了不少时间做登记,就是要统计灾民的数量,好做安排。”“有衙役说,河安府辖下的八个县的县令今晚就会来府城,到时候,知府大人会把灾民分到八个县去,让县令去安置。”大家听到这话,都是又喜又慌张。喜的是他们逃荒这么久,终于要安家落户;慌的是,不知道会被分到哪里?陈氏是个憋不住的,立刻问道:“秦小哥,可有打听到会把咱们分到哪里?能不能分到富裕的县去?要是分到穷乡僻壤的,咱们可咋办?”顾大贵道:“能有地方安置咱们,已经算好的,你就知足吧。”沿途多少州府紧闭城门,派官兵驱赶他们?如今能安家落户,还挑挑拣拣,这是嫌苦日子过得还不够?何况,知府老爷也不可能让他们挑选,要是每个灾民都挑地方,那不乱了套。秦三郎摇头:“不知道,那个衙役说。只说知府大人怕这么多灾民聚集在府城外,会出事,过年前要分一批走。”所以最早在过年前,他们就能安家落户。三奶奶跟老严氏听到这话,立刻对着草棚外拜了拜:“老天爷保佑,要是过年前能安顿下来,一切都不愁了。”秦老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,若是他们过年前能被安置,那衙门赶着封印过年,就不会太过盘查他们,他们就算安稳了。因着灾民的事,知府大人是急得睡不着,等治下八个县的县令一到,便彻夜商量,把白天登记的灾民分给他们一批,勒令他们,最多三天,必须把分给他们的灾民带走。这能带走一批是一批,不然被几万灾民围住府城,他连觉都不敢睡。因此第二天中午,便有大批的衙役来到郊外的草棚,一个草棚一个草棚的通知灾民们。等来到秦顾罗田几家的草棚时,天已经黑了。几家的男人赶忙迎上去,笑着问:“几位差大哥,这是?”。领头的衙役也不跟他们废话,只问他们要了领取粮食时,书吏给他们的竹牌,看过竹牌上面的数字后,告诉他们:“五零四三、五零四四、五零四五、五零四六、五零四七、五零四八,五零四九,你们这几家被分到河安府辖下的田福县,这两天田福县的人就会来带你们走,你们准备准备,别到时候让人等。”

糟糕!我把植物人老公撩醒了  无意穿堂风  夜玄周幼薇万古帝婿免费阅读 落秋中文网  异界御宅召唤师  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  姜羽姜小言  夫人腿疼求抱抱  超级兵王在校园  武灵星君  原神我是史莱姆  末世轮回系统  万古武尊  重生之公子谋妻  生生不语  大武侠世界  窃国贼  替嫁千金夜夜燃情顾素素秦天翼  女扮男装后,我成了男寝的小团宠  从西游开始悬赏诸天  三国:我袁术不做短命皇帝!  

热门小说推荐
校园逍遥高手

校园逍遥高手

高手从来都是寂寞的,可是我却想做一个逍遥高手京城世家子弟楚修为了逃避家族逼婚,远走他乡,哪里想到却因此卷入了更多的桃花之中各色美女与他纠缠不清,就连那霸道的未婚妻也是不远千里追来面对这等桃色劫难,楚修只有一个念头我想回家!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校园逍遥高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...

不朽界祖

不朽界祖

元祖破天战诸界,青血染天万古流帝钟敲日震寰宇,一肩担尽古今愁!一个地球小子,得无上传承,他踏遍诸天万界,他会尽亿万天骄!他一点点的寻找地球先辈的足迹,焱灭鸿蒙界,炎帝已成了亘古传说,极道星辰界,秦蒙二字已成了禁忌,九源浑天界,罗城主已化为了不朽雕塑,荒古断天界,荒天帝已消失在万古时空中作者自定义标签豪门位面嚣张重生...

六零俏佳人

六零俏佳人

新书我家夫人又败家了已发求收藏,古代美食文,么么哒前世,盛夏怨恨家人的无情抛弃,为贺家人那群白眼狼付出所有,最后却落了个草席一裹,抛尸荒山的下场!重生回到悲剧尚未开始,盛夏发誓今生不会再将真心错付!哪怕吃树皮啃草根,她也要留在家人身边,同甘共苦!改写命运!一家人同心协力,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!携手冷面男神...

我家娘子是女皇

我家娘子是女皇

作为醉月楼唯一一个男人,杨辰觉得压力很大。通过我洗的衣服来判断,李姐姐胖了两斤,王姐姐瘦了点,还有,能不能别让马姐姐穿那么性感的衣服,我洗衣服压力很大的。杨辰需要每天像老鸨这样汇报着工作。除此之外,他还要严守自己的贞操。杨辰,今天晚上来侍寝!让姐姐亲一个!记住,别躲,今晚,你是我的。...

极品仙师

极品仙师

市一高新丁黄景耀因得罪骨干教师被恶意针对,不堪受辱辞职后意外得到仙家至宝。重新执教县一高,左手录运簿册掌天下文章,可查看每一个学生学习天赋,提升天赋。右手文昌大印掌考场气运,财富官运。教师以教育水平和升学率为本,黄景耀渐渐发现他的本钱雄厚的有些令人发指,一次次撼动整个教育界,又远不止单一的教育界。...

【修真】男人就是鼎炉

【修真】男人就是鼎炉

前世黑莲花白蓁被人在车上动了手脚车祸去世,穿越成了合欢宗女修白千羽,开启了和前世开后宫没什么不同的修仙之路。这篇算是某某宗女修炼手札的同人,但是是否玩游戏对看文没啥影响,文不会收费,大家放心追,女主是自设的无心海王型号。挂是挂了修真的名头,其实本文没有着重写女主初期修炼,主要还是着重她成为女王之后的故事。全文分三部分,第一二部分女主一边双修一边把以前给她使绊子的人给除了,手段稍微有点粗暴残忍,结果奇奇怪怪自称系统的东西出现了,告诉她,她已成为了这条世界线的主人,同时她设计把自己也拱成了修真大陆的无冕之王。第三部分开幕,无冕之王并不是这么好当的,一边要均衡各大势力,挑对自己有用的掌握在手里,一边要处理情人们的修罗场。。。。偶尔,系统还会给她出难题,让她暴打外来入侵者。然而白蓁(千羽)对此表示,挺好玩的,再来点。本文可能微微有点女尊倾向,女主床上小淫娃,床下真女王,没心没肺,快乐加倍。有疑似正宫,但是基本不会出现1v1的情况,女主这么强,配一个男的太亏了(啥?)。预警,女主从目前的伦理道德来讲,确实是渣女,而且吸溜子也没想洗。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